目前分類:★親子教育 (1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10:00~14:00
中和國小運動場

jasm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動怒‧才能教出好孩子

父母是孩子學習模仿的對象,也是兼具言教與身教的第一位老師,情緒的好壞直接影響孩子的外顯個性及未來的處事態度。雖然,教育孩子的確不是容易事,要達到不動怒的境界,需要父母更多的堅持與耐心。

對1歲前的嬰幼兒而言,因行為能力有限,處處需要照顧者的照顧與關懷,而建立出與照顧者必須建立一套緊密的依附關係,照顧者如果每天都處於不穩定的情緒狀態,自然會讓孩子感受到惶恐不安的情緒,而對其失去安全感。慈濟大學兒童發展與家庭教育學系助理教授沈玉培表示,成人擁有自己的情緒,可以運用智慧加以控制,但對年幼的bobo來說,天性與情緒自然連結,對外在旁人的情緒敏感度高過成人,如果經常感受來自父母或主要照顧者的情緒波動,自然也就跟著躁動不安,容易緊張。她提醒,當主要的訊息來源屬於不安定的狀況,這樣的情緒連結就會跟著孩子一起長大,進而影響他的發展與未來的處事態度。

情緒‧影響後日後發展及表現

即便是在胎兒階段,母體對外界的情緒反應就直接影響腹中胎兒的胎動情形,出生後的情緒發展則是透過模倣仿學習而來,即使視力仍舊模糊(初生不久後的嬰孩的視力就能看到了,不至於是模糊),依然可以感受到週遭人物的不同情緒表達,也因此,嬰幼兒期的環境、照顧者的教養方式及親子互動的模式與他自身的特質等,都會影響日後的情緒表現及未來的發展狀況。

沈玉培指出,孩子年幼時經歷事件的感受,即便雖無法透過意識回憶起來,但仍儲存在人的大腦中的一1個區塊中有一組專司記憶的區塊,這會讓孩子在長大後仍能依稀感應2歲以前的情緒反應,而孩子的成長認知主要就是依靠情緒的連結,一旦連結出當時情境屬於不安且躁動的環境,自然會讓他日後產生保護自己的意圖,如此一來,會導致易養成凡事不願意冒險與挑戰的性格,一切以穩定自己為優先考量。

她說,雖然這樣的孩子美其名是「固本」,但卻大大侷限了日後的發展。由於孩子的大腦神經需要不斷地接收刺激,以複製並連結腦神經網路讓其功能日漸發揮,這就如同每個人都具備基本的跑步能力,但卻有人能夠發揮到極限,讓這項能力充分發揮。而大腦也是如此,如果缺乏刺激,自然會影響日後的學業表現。這也是許多學理強調大腦情緒發展的關鍵期是在3歲以前的原因所在,而這個階段,父母親就扮演著相當重要的引導與被模仿學習的角色。

Tips情緒出口要適時宣洩情緒

沈玉培提出情緒的「火山理論」,提醒父母要注意讓適時釋放自己及孩子有宣洩的負面情緒的機會,以免因累積過多,又不及時疏通,屆時若爆發就會一發不可收拾;,她說,誰都無法預料自己的情緒臨界點,但如果能在平日就慢慢釋放,就可以能降低一1次爆發的可能性。至於如何紓抒發情緒,她建議爸爸媽媽,可以利用撕紙、寫日記(或網誌)、拿枕頭亂打等方法,來以宣洩情緒,舒緩心情。

5大要訣‧可減少亂發脾氣

沈玉培強調,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擁有自己的思維,父母要掌握他的情緒的確不易,因此建議必須從改變自己的脾氣做起,讓bobo能學習正確的情緒管理。至於要如何才能避免亂發脾氣?可以試著學習5大要訣,降低不自主的發怒機率。

‧要訣1:觀察bobo的天生特質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天性與氣質,事先了解有助於先做準備與防範,沈玉培說,只要多一分對孩子個性的了解,就可以知道並應對他的行為模式,並避免因孩子的情緒爆發而影響自己的心情。

‧要訣2:了解bobo的發展狀況

1. 各階段擁有不同的發展能力:很多人以為2歲小孩就是調皮,難以教育,沈玉培說,這個階段的bobo的正處於小肌肉持續發展時期,自主能力增多,喜歡運用自己的能力做新的嘗試,更利用探索的方式去了解自己的能力與外界的新事物,這不是調皮,父母反而該慶幸孩子能藉由不斷地探索,去發揮既有的能力,因此,不要給予過多的限制,才能了解他的能力與優勢。

2. 語言與認知理解尚不成熟:直到bobo進入學齡階段,語言與認知能力發展雖已有長足進步,但往往仍無法理解成人世界中的事物,卻因此被歸類為「不聽話」,沈玉培表示,有時這種反應不是故意,而是他根本不了解父母想表達的重點何在。

3. 專注力不夠:bobo的專注力不比成人,但父母總是因為孩子不能規矩地「做完一1件事」而生氣,其實這是因為不了解孩子的專注能力,也就是說,長篇大論對專注力不夠的孩子實在沒有多大用處。

‧要訣3:熟悉孩子的日常作息

熟悉孩子的日常作息,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怒氣,例如:平日下午1點該是孩子倦了該午睡的時刻,父母卻硬要他吃飯或洗澡,當他處於需求沒被滿足時,自然就容易跟父母鬧脾氣,因此,沈玉培提醒,了解孩子的作息,並在固定的時間滿足生理需求,就能降低「起番」的機率,自然就不會影響自己的情緒了。

‧要訣4:讓自己有喘息的機會

教育的確需要花費很大心力,不論是全職媽咪或有工作的職業婦女,一定會累積壓力與情緒,但如果沒有事先照顧好白天所累績的情緒,讓自己也有喘息與宣洩的管道,就容易在bobo面前爆發,沈玉培建議,父母一定要擁有獨立的自我空間,及適當的休閒活動,定期好好地抒發自我情緒。

‧要訣5:體認自己的情緒罩門

父母若能自覺情緒罩門何在,預先為情緒地雷做準備,就能知道生氣時該如何面對與處理。沈玉培說,父母必須時時提醒自己,到底哪些行為是可以容忍的?在出現這些行為時,又有無讓步空間?尤其,情緒對孩子的影響深遠,在得失之間,必得再次衡量所堅守的原則對孩子的幫助有多大?唯有自覺後,才不會讓孩子一直誤觸自己的地雷,不斷上演爭執戲碼。

文章來源:http://www.dgnet.com.tw/articleview.php?article_id=1157&issue_id=259

jasm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專家: 多湖輝,一九二六年出生,東京大學文學部哲學系畢業,現任千葉大學教授。一方面從事學術研究,一方面以豐富而嶄新的創意,活用其輕妙的筆力著書,並得到讀者廣大的迴響。另外他也在電視、廣播節目上探討教育諮詢問題,獲得日本全國母親們的信賴。

著作: 引導孩子功課進步的技巧 新迪文化有限公司出版本文經新迪文化出版社授權,節錄自多湖輝之著作「引導孩子功課進步的技巧」。對於孩子的成長而言,對所做的事都能集中注意力,可以說是非常重要,極端地說,無論是在做功課或學習上,關鍵都在於孩子有沒有集中注意力,不僅如此,這種能力對於孩子踏入社會之後,是從事更有效率或精密度高的工作時,鎖不可或缺的,但是這種能力,並非孩子天生就具有,同時,也不是當你想要就能即刻培養出來的,也就是說,在孩子時代就可以看出孩子是不是能集中注意力去做好一件事情。但是若和本書的其他章節一樣,只對孩子說:「集中精神!」就能馬上集中精神的效果,是值得懷疑的,因此,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集中注意力的暗示法,可以說是很重要的。為了達成這樣的目的,首先說明一般妨礙我們以及能幫助我們集中注意力的因素:第一:妨礙集中力的原因之一是噪音,噪音通常可分為物理上的噪音及掛念、雜唸等心理上的噪音兩種,想讓孩子能集中精神去做事,首先要排除這些噪音才行。第二:妨礙集中力的原因是動機薄弱,因為因為不清楚所做事情的動機和目的,所以做事自然無法集中注意力。第三:妨礙集中力的是興趣分散,雖然想集中精神去做,可是感興趣的事情太多,而對這些興趣的整理和順序也沒有先劃分好,所以孩子仍然不會集中精神去做。第四:原因,和第二種原因恰好相反,就是我們特別容易集中精神狀況,益集可以意識到結果的嚴重事件,或是重要的事情的時候,我們會不得不集中我們的注意力。

暗示法1:讓孩子用非整數的時間,擬定做工作的時間表。

暗示法2:將鬧鐘鈴響作為上床時間,以決定結束做功課的時間。暗示法3:孩子精神散漫時,讓他聽一會兒時鐘的滴答聲。暗示法4:做功課無法集中注意力時,試著用嘴巴唸出內容。暗示法5:無法熱中做功課時,可將預定表加以變化。暗示法6:限制「只有一次而已」,孩子反而會產生自動自發的的情形。暗示法7:平常就培養讓孩子幫忙作家事及所規定的工作的習慣。暗示法8:對無法認真準備考試的孩子,不妨積極地勸他猜題。暗示法9:在做功課之前進行固定的儀式,就能馬上集中注意力。暗示法10:擔心的事情太多的時候,不妨先著手做所擔心的事。暗示法11:對於無法集中注意力的孩子,不要以時間而用數量來擬定計劃

jasm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藍精靈唐詩三百首九九乘法表認識小昆蟲~軟體下載

 

jasm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言:
  每次帶小小孩出門,大人們總是背著大包小包,分量最多的恐怕就是尿布了,所以有些媽媽希望孩子能夠早一點不用尿布,除了省錢,出門也可以輕鬆許多。

jasm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時報 洪蘭專欄
不論環境怎麼辛苦,母親的正向樂觀態度,是造就孩子擁有信心與信任的最大因素

jasm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憶是學習的基石,記憶力的優秀與否對孩子的智力是有重要影響。有了記憶,知識才能不斷累積,智力才能不斷發展。古今中外知名的天才兒童,大部份都有不同於凡人的記憶力,如德國的傑出詩人歌德4歲時便能讀書,8歲時就能夠說4種語言;英國著名科學家道爾頓,1歲半就能讀書認字,5歲時已能背出50多行的拉丁文詩歌。

  有系統的記憶力訓練,不僅能夠提高孩子的智力,還有助於奠定孩子對於各種領域的學習記憶能力。記憶力要從小開始訓練,因為記憶力的增長同時意味著孩子認知程度的成長,學齡前是幫助孩子促進記憶力發展的大好時機。

jasm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猶太人理財教育冠全球 , 對小孩的理財教育有一套獨特的方法,他們會送股票給剛滿周歲的
小孩,這是他們民族的慣例,尤其是北美的猶太人。

jasm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幼兒教育是成長的第一步 , 這一步能否走好與性格形成和命運發展有密切的關係。 德國人認為 , 孩子長大了早晚要離開父母自闖一片天地, 與其讓他們面對措折惶恐 無助 , 不如從小摔摔打打 , "撞 "出面對人生的勇氣和本事。 因此, " 殘酷 教育" 在 德國的幼兒教育中成為流行驅勢。 上午 9時,沉浸在冰天雪地之中的德國北部城市漢諾威寒冷無比,然而位於市區的 瑪格瑞特幼兒園門口十分熱鬧。孩子們背著碩大的雙肩揹書包,精神抖擻地陸續 走進園內,開始了一天的生活。為了深入了解現在德國流行的 " 殘酷教育 " ,我也 走進了幼兒園。 幼兒園是一座兩層小樓。 室外有大片的活動場地,草地、沙地、石頭地…… 卻 沒有看到國內常見的塑膠地。孩子們在戶外活動時膽子很大,登梯爬高一點都不 含糊。老師們則站在遠處觀察,不怎麼干涉。 衣服穿多了易感冒 我發現雖然天氣寒冷,但是在室外玩耍的孩子卻看不到穿棉衣或防寒服,頂多穿一 件絨衣,也有只穿半截袖上衣、短褲或短裙。看著我大驚小怪的模樣,陪同我的雅 娜老師解釋說: 幼兒應該比大人少穿點衣服。他們精力旺盛幾乎可以用來' 發電'。 活動量大容易出汗,穿多了反而容易感冒。臃腫的服裝還會影響他們的靈活性。 走進活動室,只見地面堆滿了各種墊子,孩子在上面盡情地翻滾嬉戲。6 歲的喬安娜 在圓形的蹦蹦床上彈跳,一不留神把 2歲大的托尼撞倒了。托尼大哭起來,而站在一 旁的老師並沒有馬上跑過去安慰他。 3分鐘後,老師走過去溫和地說:" 托尼,你剛 剛被喬安娜撞了一下,你覺得很委屈對不對 ? 可是你是小男子漢,難道還沒有哭 夠嗎? " 托尼點點頭,立刻收起抗議的哭聲,用袖子擦去臉上的鼻涕和眼淚。 我留意到牆上貼滿了 "15名小科學家的研究學習成果 " 。難道還包著尿布的小孩也懂得 研究和寫報告嗎?" 讓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在一起玩耍的好處就是,年齡大的孩子會 教年齡小的孩子,年齡小的孩子會主動模倣年齡大的孩子 。他們在一起製作東西, 牆上所展示的成果就是他們的小發明。 "幼兒園的負責人蘇珊娜博士笑著對我說," 這種 教育模式能激發孩子勤動手動腦,主動團結合作。比如,配對遊戲、合作拼圖、 合辦聚會等,讓孩子從小就能體會到團體合作的力量 。" 蘇珊娜博士強調說,來幼兒園的孩子主要的任務就是玩,通過玩來教他們 ,老師只 是一個觀察者、幫助者, 要充分發揮孩子的天性 。園內以小組和個別活動為主,至於 進行什麼活動,由孩子自己決定,可以畫畫、聽故事、到戶外玩,只要是幼兒園內能 進行的活動,幹什麼都行。 午餐時間有 3 個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到了中午 12時。我看見孩子們三三兩兩地來到餐桌旁。老師把飯 盤放在孩子面前,大點兒的孩子自己用勺子吃,年紀小的、不會用勺子吃飯的孩子就 用手抓著吃。今天剛剛入園的 3歲大的格碧妮站著不動,一會兒看看這兒,一會兒看看 那兒。 老師讓她坐在小凳子上,用手勢啟發她自己吃飯。可是,格碧妮不會抓著吃,呆呆地 坐在那 堙C老師耐心地用手比畫著教她,卻絲毫沒有要餵她的意思。直到吃飯時間結 束,格碧妮一口沒動的飯菜就被 "沒收" 了。 看到這兒,我有些不解。 雅娜老師說:" 德國人從來不餵孩子吃飯,如果孩子餓了, 自己會主動吃的。格碧妮現在不會自己吃,下次就會了 。"蘇珊娜博士說: "孩子不 會做的事,老師只在必要時給以言語或者行為上的鼓勵和暗示,大人不要強迫他們 做什麼,也不包攬,因為那樣可能會抑制孩子 '獨立行為' 的發展。幫他完成某些事,日 後他就只會做那些別人做過的事,而缺乏創造性。幼兒園提供 3個午餐時間- 中午12時、 下午1時 和下午2時,孩子自己決定何時用餐。 " 在午睡的問題上,老師也尊重孩子的意願。 孩子如果在床上躺 20-30 分鐘還沒有睡著, 他可以出去玩。 這讓我想起鄰居 4歲大的兒子米希爾到我家時的情景。 米希爾沒有見過中國的餃子,抓 起一隻生餃子就往嘴裡塞,當我想制止時,他媽媽卻制止了我,說: "別管他,這樣他 才知道生的是不能吃的 。" 大人向孩子認錯 蘇珊娜博士認為, 家長必須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給以孩子儘量多的愛而不是寵溺, 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家長要常把 "對不起" 、" 請原諒" 和" 謝謝 " 之類的詞掛在 嘴邊 。由於得到父母的愛護和尊重,德國的小孩從小就參與家庭的各種活動,並提出 自己的意見,比如購買什麼樣的家用電器、汽車,如何佈置房間、處理家務等,孩子都 可以以小主人的身份與父母一起商討 ,父母也願意傾聽孩子的意見,充分肯定孩子正確 的想法和行為。 在德國,愛護兒童、保護兒童的合法權益已被列入法律條款。一方面法律規定 孩子要幫 助 父母洗碗、掃地和買東西,從小養成愛勞動的習慣;另一方面, 嚴禁父母" 嘮叨、 打罵或不愛子女 " ,如果孩子認為自己得不到父母的尊重或受到冷落,可以向法院控告 自己的雙親。此外,法律還詳細解釋了兒童享有的各項權利。 獨特的抱孩子方式 從下午 2時開始,家長們陸續趕來接自己的孩子。 中國的父母天冷時把孩子裹得嚴嚴實實 緊緊地摟在懷裏,聽說德國人不這樣做。這時,我看到一些還在牙牙學語的小孩被家長一 手抱在胸前。有趣的是,他們的抱法奇特:孩子跨坐在爸爸的一隻胳膊上,紅撲撲的小臉 朝外,後背貼著爸爸的胸口,小胳膊小腿向外伸著,樣子好像浮在水面上的小青蛙。在瑟 瑟的寒風中," 狠心 "的家長不給小孩過多的遮蓋,還不慌不忙地走出幼兒園。 蘇珊娜博士說: "德國人把孩子看成一粒種子,他們需要自然的生長環境,不可過於控制 ,給孩子留下儘量多的自由發展空間。比如,抱孩子時孩子的臉朝外,眼睛和大人的視野 基本一樣,小手小腿可以自由地活動,全身能充分地與陽光和空氣接觸,有利於他們適應 自然環境,茁壯成長。 "

jasm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能認真並很有耐性地回答孩子所提出的問題.

2. 慎重地從孩子所提的疑問中找尋問題所在.

3. 提供場所給孩子展示他的工作成果.

4. 假如孩子有些未完成的創作,例如油畫,水彩,雕塑等,要能容忍他那種雜亂的工作空間.

5. 提供子女一個房間或室內的一部份供他單獨使用.

6. 讓孩子知道,是因為"他自己"而不是因為"他的成就"而愛他的.

7. 要孩子對其行為負責.

8. 協助孩子去擬定自己的學習/活動計劃.

9. 帶孩子去風景名勝地區旅行.

10. 教孩子如何去改進他所做的工作.

11. 鼓勵孩子與來自不同背景和環境的兒童和睦相處.

12. 訂立孩子合理的行為規範,並監督仔是否確實遵守.

13. 從不將孩子與別的孩子比較.

14. 從不以辱罵方式去懲罰孩子.

15. 提供孩子所喜愛的圖書資料.

16. 鼓勵孩子客觀地思考.

17. 按時地讀書給孩子聽.

18. 很早就教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

19. 鼓勵孩子去編故事及幻想.

20. 仔細地考慮每個孩子的個別需要.

21. 每天有一定時間與孩子單獨相處.

22. 允許孩子對於家庭事務有發言機會.

23. 從不因孩子犯錯而加以嘲笑.

24. 鼓勵孩子講故事和吟誦詩歌.

25. 鼓勵孩子能與成年人和諧相處.

26. 設計實驗來幫助孩子探索事物的來源.

27. 讓孩子利用各種物品去做遊戲.

28. 鼓勵孩子去探索問題並謀求解決方法.

29. 仔細地從孩子的活動中找出特殊優良表現來讚揚.

30. 避免空洞的稱讚.

31. 很真誠地表現出對孩子的情緒,不掩飾自己的喜怒哀樂.

32. 每一樣主題都願與孩子討論.

33. 在孩子權力範圍內,給孩子作決定的機會.

34. 鼓勵孩子成為一個獨立的人,不要盲從附和.

35. 幫助孩子找出值得看的電視節目.

36. 鼓勵孩子認真衡量自己的能力,不亢不卑.

37. 從不在孩子失敗時告訴他:"我也一樣做得不好"讓孩子面對而非逃避挫敗.

38. 鼓勵孩子盡量可能表現得像個獨立自主的成年人.

39. 對孩子好的意見具有信心.

40. 寧願孩子因自己的錯誤因素而失敗,不願替他做了大部份工作而成功,讓他自食其力,也享受自己的勤勞成果.

jasm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幾種不容忽視的不良行為]]

1.攻擊性行為

  為何不容忽視:孩子和小夥伴有小衝突的時候,你可能不一定會去管教,但是你不該忽視那些小小的攻擊性行為,比如推倒小弟弟或掐小朋友。父母問題顧問米歇爾博士認為,如果你不管的話,孩子到了8歲左右,這種不良行為就會積習難改了。放任自流傳遞的信息是傷害別人是可以被接受的。   制止方法:正面應對攻擊性行為。把孩子拉到一邊告訴他,「那樣會傷了妹妹。如果他這樣對你,你會怎樣呢?」要告訴他任何傷害別人的舉動都是不可以的。在下次出去玩之前,提醒他不要粗魯霸道,幫他練習生氣時該說些什麼。也可以給他一點小小的懲罰,如果他再犯的話,不讓他出去玩。

2.打斷談話

  為何不容忽視:你的孩子也許迫不及待地想要告訴你什麼或問你某些問題,但是如果縱容他打斷你的談話,卻不會有助於教會孩子為他人著想,更不會讓他學會在你忙碌的時候如何自己打發時光。結果將會是他認為自己有權吸引別人的注意,並不能忍受任何挫敗。   制止方法:下一次在你要打電話或跟朋友聊天之前,告訴孩子他要保持安靜、不能打擾你。給他安排點活動或者讓他玩一個他平時沒玩過的玩具。如果你在談話時,他纏著你,你可以指指椅子讓他安靜地坐在那,耐心等你談完。之後告訴他干擾別人並不會得到他想要的。

3.假裝聽不見你說話

  為何不容忽視:收拾玩具、自己拿水喝,當你提醒孩子做些他不愛做的事,一次、兩次、三次,甚至四次,他仍然像沒聽見一樣,這時你不能忽視了。因為這樣下來傳遞的信息是漠視大人的指令無所謂。一次又一次提醒孩子等於是在訓練他可以等待提示,而不需要注意你的第一次指令,如果你縱容孩子繼續這種行為,你的孩子很可能會變得目中無人,並極有控制欲。   制止方法:不要在房子的另一側跟孩子說話,走到她面前,告訴他該做什麼。談話時,讓他看著你,並且回答「好的,媽媽。」輕撫她的肩膀,呼喚她的名字,關掉電視都會有助於吸引她的注意。如果他不聽話的話,告訴他後果是什麼。當五歲的傑克開始「選擇性聽取」時,他的父母決定採取措施。他們告訴孩子,如果他非要父母反覆要求他做事的話,比如說來吃飯或洗澡,那麼那一天他只能看一個動畫片,(通常他可以看兩個)或者那一周他將損失一個外出遊玩的機會。如果他們不得不提醒他兩次的話,一個動畫片也不讓看了,或兩天不能出去玩。媽媽們該努力做到不讓步,否則的話,他會繼續這種壞習慣的。

4.使小性子

  為何不容忽視:你或許以為孩子在青春期前不會跟你翻白眼,或說話傲慢無理,但是傲慢的舉止通常在兒童模仿大孩子以試探父母的反應時就開始了。一些家長以為這只是階段性的,於是就置之不理,但是如果你不正面應對這一問題,你會發現孩子大概上三年級的時候會沒有朋友,並無法與老師和其他成人融洽相處。   制止方法:讓孩子清楚他自己的行為。舉個例子,告訴他「你這樣翻白眼,好像是不愛聽我說的話。」這並不是要讓孩子感覺難為情,而是讓他明白這樣做可能會失去朋友的友誼和愛戴。如果他堅持不改的話,你可以不理他並走開。你可以這樣說:「你如果這樣和我說話的話,我聽不見。當你準備好有禮貌地說話時,我才會聽。」

5.誇大事實

  為何不容忽視:也許一個還不會疊被子的孩子說自己整理了床鋪,或是一個甚至還沒坐過飛機的小孩告訴同伴他去過迪斯尼,這些誇海口的行為似乎無關緊要,但一定要警惕孩子的不誠實。專家認為:「如果孩子瞭解到說謊可以很容易美化自己,可以避免讓他做那些他不愛做的事,讓他擺脫闖禍的困境,撒謊就變成很自然的事了。」   制止方法:當孩子說點小謊時,坐在他身旁,直截了當告訴他。「去迪斯尼當然很有意思,說不定我們哪天就會去的,但現在還沒去過,你不該告訴小妹妹說你去過。」告訴他,如果總是扯謊的話,人們就會不相信他的話了。看看他撒謊的動機是什麼,別讓他的小謊話不斷得逞。舉個例子,如果他還沒刷牙就說刷過了,要讓他回去再刷。當5歲的瀟瀟開始撒謊時,她媽媽給她講了『狼來了』的故事,撒謊的孩子在狼真來了的時候,沒人相信,沒人來幫她。講故事可以有助於孩子正確看待問題,孩子會慢慢學會非常坦率。當你不相信他的某些話時,他會很堅決地維護自己。

6.無視規則

  為何不容忽視:如果孩子能自己拿小吃,自己放DVD,當然很方便,但是有些吃的,比如糖果不是可以隨心所欲地吃的,也不能一整天都在家裡看DVD。專家認為放任孩子不遵循規則做事情絕對不是好辦法。如果你看著一個兩歲的小孩子自己從櫃檯裡拿餅乾很好玩,那就等著瞧吧,看看他到了八歲不打招呼自己跑到朋友家去怎麼辦。

  制止方法:制定幾項家庭紀律,並經常和你的孩子談論這個話題,比如,告訴孩子:「你得問問可不可以吃糖,因為這是規矩。」如果孩子在規定時間以外的時候就打開電視,告訴他把電視關掉。並且大聲清楚地陳述規則,這將有助於讓孩子銘記在心。當四歲的姍姍未經允許就拿了些圖畫筆玩並把她的一隻胳膊整個都塗成了黃色,他的媽媽告訴她下午不能幫著畫車庫促銷的廣告牌了。雖然她哭了,但只有這樣才不會讓她故伎重演。

[[幾種非糾正不可的生活惡習]]

1.不良擦拭

  必糾理由:孩子會自己使用尿壺時,你或許願意讓他自己來處理。但是如果沒有擦拭妥當的話,他的手可能會弄得一團糟。對女孩子來說,不當擦拭可能會導致膀胱炎。   制止方法:要檢查一下,看看他的內褲就知道了,孩子也許還會需要定期的指導。

2.挖鼻孔

  必糾理由:儘管看著孩子的手指從鼻子游到嘴裡很噁心,但是吃鼻涕並不會讓孩子生病。但是挖鼻孔卻是感染的一個主要途徑。   制止方法:轉移注意力通常是很有效的。給他本書或玩具,任何能佔著手的東西都行。向孩子解釋挖鼻孔會傳染病菌。隨身攜帶紙巾,在他伸手挖鼻子時立刻遞給他。讓鼻孔濕潤會減輕瘙癢感。冬天在他的臥室裡放個加濕器會有助於避免晚上睡覺鼻涕變干。

3.忘記洗手

  必糾理由:經常不洗手的孩子可能會接觸到一些可怕病菌,比如說寄生蟲、排泄類病菌、甚至甲肝。   制止方法:經常,並溫柔地提示。提醒她吃飯前,出去玩之後,更重要的是,上完廁所後一定要洗手。你不防在衣櫥,或包裡備些殺菌濕巾。

4.咬指甲

  必糾理由:孩子的指尖可能會流血、感染。咬髒指甲也會傳染細菌。   制止方法:大多數小孩子在無聊時咬指甲,此時不妨分散一下他的注意力,比如用音樂,書或畫筆和紙,等等。

5.摳瘡痂

  必糾理由:骯髒的手指會將感染性細菌帶到傷口上。反覆被揭開的傷口也會結疤。   制止方法:在傷口上敷抗病毒藥膏,然後用創可貼包好以防小手碰到。讓他選擇一個最喜歡的卡通創可貼,他就會不願意把它揭掉了。

6.不遮掩地咳嗽、打噴嚏

  必糾理由:感冒病毒或其他更嚴重的疾病,像肺炎、腦膜炎都是通過這些顆粒傳播的。   制止方法:做個好榜樣。如果你在咳嗽、打噴嚏時能自己擋住鼻子或嘴,孩子很可能會跟你學。不要怕嘮叨,要經常提醒孩子。為防治病毒傳染,教孩子朝胳膊肘,而不是手上打噴嚏。

[[寶寶幾種必須糾正的壞習慣]]

處於成長過程中的孩子,總會表現出一些不恰當的行為。如果父母聽之任之,一旦這些不良行為習慣成自然,它們必將成為孩子成長的羈絆,正所謂「千里之堤毀於蟻穴」。因此,專家提醒父母:不要忽視這些小小的壞習慣,趕快防患於未然,並尋求迅速制止的辦法。

jasm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對待小孩的兩個原則:一是事先的約法三章,二是事後毫不妥協。

※※※※※※※※※※※※※※※※※※※※※※※※※※※※

比較亞洲父母與歐美父母對小孩的教育方式,
常發現歐美家長就比亞洲家長來得民主開放些,

jasm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家孩子讓人抓狂?

大年除夕全家團聚,但長孫怎麼也不肯叫阿公,

jasm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